客服:
技术:
QQ:
地址:
邮箱: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平台

武大校门之殇刺痛莘莘学子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平台“轰隆”一声巨响,在六七台挖掘机的共同撞击下,铭刻着“国立武汉大学”六个大字的校门牌坊立即横躺地下,粉尘暴起,碎石四溅。这是10月9日下午发生在武汉一个备受公众关注的景象。就在刚过去的节日长假里,听说校门马上要被拆除的武大师生、武汉市民纷纷拥挤到牌坊前拍照做最后的留念,连百岁的教授也艰难来到校门依依不舍作别;当牌坊倒地后,学子们一拥而上,抢捡地上的碎石留作珍藏。负责拆除牌楼的施工单位负责人感到很不理解,“不就是一个牌坊吗?再修一座就是了。”在拆除者眼里,校门牌坊不过是轰轰烈烈的城市大拆大建中一个很不起眼的钢筋水泥体。可对于无数莘莘学子而言,校门是他们迈向人生的新起点,是他们四年大学生活的珍贵记忆,是融化在大家血液中永远抹不去的家园情怀……笔者一家三口都是“武大人”,对这个校门印记至深情有独钟是不言而喻的。相信在武大近120年历史中的历代学子,在“国立武汉大学”这个独具一格的校门里,都会深藏着自己甜蜜美好的人生记忆;对广大武汉市民来讲,“珞珈山的樱花,武大的牌坊”同样是他们的一种荣耀和自豪。不破不立,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大拆大建是一种发展常态。我们也理解武汉市要在大手笔的地面道路和地下通道的贯通中,势必要作许多重新的规划。但是,一个上百年历史的名校的校门,却要在城市建设中翻来覆去地折腾,三番五次地拆建,于世界上都是鲜有的。笔者1979年踏进武汉大学时,就很惊奇这样一个重点大学竟没有一个具标志性的校门,公共汽车可以直接开到操场边上。后来学长告诉我们说学校有个最早的牌坊,但不在校区。为此笔者还专门来到一个叫劝业场的地方一睹武大老牌坊。这个建于1937年的校门为冲天式牌坊,座落在一片“贫民窟”式的居民平房之间,污水垃圾堆满旁边,让人看得很是心酸。但据说还不是最早的校门牌坊,最早的建于1931年,为木质结构,琉璃瓦顶,油漆彩绘。可在建成次年,就毁于龙卷风。这次被拆除的武大校门牌坊是在建校100周年的时候,按照老牌坊的模样建起来的。虽然为新建,但一个著名百年老校毕竟有了一个标志性的大门,对海内外校友和在校学生以及武汉市民,有了一个具象征意义的建筑。每年新生报道、游客观光必到此拍照;每一届毕业生离校,必穿着学位服到此留影。可即使这一新建牌坊,也是命运多舛。前几年就因为高架桥要飞跃校门上空而闹得沸沸扬扬,最后以校方“屈服”而告终。可没想到几年后连保留的“资格”都没有了,其生命还不到20年时间。一个世界级大学的校门牌坊,竟如此历尽沧桑,饱经磨难,不由得令我们这些武大学子悲由心生,无限苍凉。服从城市规划全局没错,现在的牌坊不是文物也对,但是,为什么就不掂量一下她已经在大家心中维系的情结?堂堂大武汉,为什么就容不下区区只占几分地的一个牌坊?当代科学手段这么发达,为何就不可以采取平移技术进行保存性搬迁?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樊星说:牌坊是武汉大学的一座地标,她默默无言,却深深融入每个“武大人”的生活间里,俨然成为联系学校和学子的生活纽带。这样一条纽带,就如此简单地被“咔嚓”一声给绞断了。期间流淌的血脉联系、文化积淀、历史传承会受到怎样的摧残,冰冷冷的挖掘机不会理解,施工的工人不会理解,可作为城市建设的决策者都不理解的话,这无疑是我们民族难以名状的悲哀。明年就是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的日子,据说有关方面已经允诺校庆前异地重建一个新校门牌坊。牌坊是可以重建,钢筋水泥咱们不缺。可是,许多无形而珍贵于内心的东西,那么容易重建起来吗?(中国青年约评论员 李而亮)